一面想著台灣史的一個片段,
一面思索這個國家的將來……
日本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他來到台灣。
一九九三與九四年,兩度踏上這塊土地,他滿懷理性與感性,閱讀這個島的魅力。
從歷史的經緯,他前進幾個世紀,釐清流民之島的身世脈絡;
從國家文明的概念,他對台灣產生愛和危機感;
從一個日本人的身分,他被質問「為什麼丟棄台灣?」
他以俯瞰的角度,寫出那個年代青年的青春氣盛,無奈焦慮和矛盾;
以精準的觀察,在台北小巷,在花蓮太魯閣,在嘉義,在基隆,在日月潭……述說鄉愁的眼淚,法的甦醒,愛的書簡。
以場所的悲哀,與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李登輝對談,在歷史關鍵,珍貴透析島民的核心價值。
台灣紀行,是一場溫柔追問認同之路的漫步;是給予我們必然重生繁盛的祝福之旅。
許多遺忘的歷史,像一頂品格高貴的冠冕,由司馬遼太郎為我們戴上,讓我們找到純正良善的自信,熱淚盈眶。
★★★本書收錄★★★
李登輝、司馬遼太郎對談〈生在台灣的悲哀〉
本書特色
這個國家的前途,沒有不樂觀的道理。
在這座小島上,眾多的人們勤奮工作,積起了世界多數的財富,
如果還會遭遇不良的命運,那麼製造這種不良命運的根源者,
無可置疑,必將遭到上天的懲罰。__司馬遼太郎
1.本書是遊記也像是隨筆,深入閱讀,一層層剝開台灣史中的政治、經濟、人文等議題。
2.司馬遼太郎用小說家獨有的人文筆觸,勾勒出當時台灣人的個性與情緒。
3.細膩刻劃重要卻被忽略的史實人物,例如葉盛吉、柯旗化、沈乃霖等人的故事。
4.作者對時局有敏銳觀察,台灣人閱讀本書,是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同時有被理解的心情。
鍾愛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出版的台灣專書中最重要的一本。
司馬遼太郎給予台灣總統無比高的評價,毫無疑問為二十一世紀的台日關係定下了調子。
光因為這一點,就有足夠的理由被後人一代一代地看下去吧。——作家 新井一二三
不僅是回首來時路的提醒,更是走向未來的感召。
此刻重新出版《台灣紀行》,不光是歷史經典的復刻,更提醒台灣國人,
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不限於政治清明與經濟發展,更要建立台灣人的歷史觀與文化,全面打造新文明國家。——作家 沈榮欽
對一個台灣讀者來說,這本隨筆的知識含量和思想挑戰,
即使不至於從頭重塑個人的世界觀,也足以開展理解這座島嶼的另一種視野。——廣播人/作家 馬世芳
當田中準造先生走出戰後完全改觀的新營車站,蹲在地上淚流不止時,
雖然車站已不復他記憶中⋯⋯但人與土地和場所的情感連結,只要還有記憶傳承,就不會輕易消散。——建築文資工作者 凌宗魁
司馬遼太郎是梭遊歷史、參透人心、以文字汲取人性高貴品質的重量級作家。——作家 藍麗娟
司馬遼太郎 (1923-1996)
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本名福田定一,筆名取自在文學方面「遠不及司馬遷」的意思。
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六六年以《龍馬行》《盜國物語》贏得菊池寬賞,之後幾乎年年受各大獎肯定,並獲頒文化勳章。六一年辭去記者工作,成為專職作家。擅長以寫江戶末期,幕府時代背景的歷史小說聞名,司馬遼太郎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主要作品有《龍馬行》《新選組血風錄》《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宛如飛翔》《豐臣一族》等著作(台灣遠流出版)。他的作品長期被改編為電視劇或電影,歷久不衰。
一九九六年病逝後,著作已編纂為【司馬遼太郎全集】(全68卷),二○○一年十一月司馬遼太郎紀念館開館,委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操刀設計。
「街道漫步」全系列四十三本,《台灣紀行》是第四十本,可以說是司馬遼太郎傳達給日本讀者關於台灣訊息一次最具代表性的書寫,一九九七年在日出版,至今已經經過二十五年,絕版多年,現在繁體版由大田重新改裝上市,絕對是台灣讀者不可不讀,不可不收藏的經典之書。
譯者簡介
李金松
台灣台中人。一九三九年次,台中高工畢業。現任職於台灣北區電信管理局。「台灣日本語文研究學會」、「中華民國翻譯學研究會」會員。公餘從事日語教學、日語口譯、筆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