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ART+DESIGN 那些年,我們沒上到的藝術史,都在這本裡面。──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
一本有美感、有感動的藝術史 ※英國藝術說書人與水彩插畫家的完美結合※ 帶你穿越時空、身歷其境說故事
最有可能啟蒙你藝術之眼的一本書 小孩、大人都有感,親子共讀最佳讀本!
以人性為軸,激發出「是誰或什麼賦予了藝術品價值?」的深刻思考。
這是一本相當有趣而出色,適合親子共讀的藝術史,
這趟行旅,不單是美感教育,更是人性的再教育。──親子共讀專家幸佳慧
這本藝術史,起始於四萬年前位於德國的一處洞穴內,結束於2014年北京的人行道上。跳脫藝術史角度,回到時代現場,一件作品反映一個時代,從史前走向文明、展開雄心壯志、引發革命,到用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用藝術故事娓娓道出人類四萬年歷史的一千零一夜。
書中沒有大量的風格分析,但有豐富的藝術家故事。為BBC製作藝術節目,英國知名藝術史學者麥可˙博德,比誰都知道故事的力量。這一篇篇既像是訴說著歷史長河,又描繪著藝術家創作心思,宛如一千零一夜,一個故事牽動著下一個故事……
──傳說秦始皇製作真人大小兵馬俑的靈感是來自遙遠西域的旅者,這些人曾經看過一位家喻戶曉的希臘國王銅像,名叫亞歷山大大帝。
即使秦始皇一心一意阻絕任何統治者再籌組一支地下軍團跟他對抗,因此下令將所有工匠與他們製作的兵馬俑一起陪葬。但他絕對不是相信雕像神祕力量的最後一位皇帝。
大約二千二百年前,當時秦始皇正帥領真實的大軍南征北討,在鄰國的土地上開闢出血跡斑斑的大道。遠在義大利的羅馬,也逐漸形成另一個帝國的中心。接下來的二百年裡,戰無不勝的羅馬軍團征服了歐洲廣大的幅員,還擴及北非和地中海東部的土地。羅馬已經變得比雅典、甚至任何希臘城邦都更加富裕,更遼闊,也更強大。
在伊本.巴瓦卜寫完最後一本可蘭經抄本不久,一位名叫范寬的中國畫家,浪跡在翠華山的山林間,尋找一條下山的路。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法國王室只顧著在宮廷中和貴族階級宴飲作樂,無視子民的生活困頓和挨餓。人民現在已經當家作主了,羅伯斯比和其他領導人會恪遵革命的正確路線。過去的日子裡,國王和貴族付錢給藝術家,僱用藝術家來為他們打理門面,讓他們看起來很強大,藝術家也只能聽命行事,那種日子也已經結束了。大衛想為革命服務,畫家必須說出真相!
誰說畫家就該手握畫筆,面對畫布或坐或站。帕洛克喜歡像美國納瓦荷原住民畫沙畫的方式,直接滴漏在畫布上。這是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整個偌大的展場裡沒有別的東西,全部鋪滿了葵花籽。它們其實不是真種子,卻是貨真價實的一億顆,而且都是手工做出來的──每一顆,都是硬白瓷燒製成、手工繪出的。全部葵花籽動用了一千六百名工匠,花了兩年半時間來完成,等於有四千年的時間在製作和繪畫這些種子,每顆種子都獨一無二。每粒小種子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歷史」一詞,聽起來像是一則完成的故事──彷彿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它們究竟意謂著什麼,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了。但作者對藝術的感覺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他想透過一系列故事來講藝術史的原因。用故事激發讀者的想像力,重回藝術現場。
有的藝術家在岩石和牆壁上作畫,有的畫在木板、帆布和紙上。他們用石塊、金屬、黏土、鐵絲,甚至麥片粥來做雕塑。他們耐心在灰泥上拼貼數千顆馬賽克顆粒,將彩色玻璃碎片或瓶蓋組合起來,撕碎報紙,拍照攝影。為什麼藝術家想要花費時間和力氣來做這些事?本書裡的每位藝術家,都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他們的答案取決於他們生活的時代,以及居住在哪裡。歐洲冰河時期做雕刻和繪畫的人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也許沒有「藝術」之類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行為,但這並不礙事。這些早期人類已經能熟練製作一些在當時看起來必定具有魔力的東西。能夠將想法、夢想化成摸得到、看得見的物件和形象,變成生活裡的東西,向來就是一種魔法的展現。許多無法(或不容易)以語言表達的事情,藝術就成為我們的語言。只要有生命、有想像的所在,就有它綿延不絕的蹤跡。
美感細胞發達人士 一致推薦
幸佳慧 兒童文學作家/親子共讀專家
陳慕天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
曾成德 教育部美感課程推廣實務工作計劃主持人
鄒駿昇 插畫家
劉惠媛 教育部美感計劃核心規劃小組核心委員
作者簡介
麥可.博德 Michael Bird
作家,藝術史學者,廣播人。文章散見於The Times, The Guardian, Modern Painters, Tate,並為英國BBC和Radio4製作藝術節目。
著有《一百個改變藝術的想法》、《聖艾芙斯藝術家:一部地點與時間的傳記》,介紹珊德拉.布婁、布萊恩.溫特、林.查德維克等現代藝術家的著書,兒童詩選《蚱蜢在笑》。此外也發表散文與文章,廣泛受邀演講。作者目前在大英圖書館的古狄生獎金支助下,進行現代英國藝術的口傳歷史研究。
插畫家簡介
凱特.伊文斯 Kate Evans
2006年畢業於法爾矛斯藝術學院,獲得插畫優等學士。畢業後即以自由插畫家身分工作,合作對象包括哈潑柯林斯出版社,衛報,麥克米倫出版社,國家地理雜誌,倫敦交通局,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雜誌。作品曾在布里斯托、巴斯、倫敦、斯德哥爾摩展出。目前在布里斯托生活和工作。
譯者簡介
蘇威任
業餘(但專業的)法文口譯、筆譯。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候選人,但現在發現有比唸博士更有趣的事。三十遊歷,四十而惑。譯有《產品設計,怎麼回事?》、《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