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匈奴一直被鄙視為「蠻夷之邦」,但卻有一位雙十年華的美麗女子,毅然決然的拋開安逸富貴的生活,走入黃沙滾滾的戈壁,成為匈奴人的皇后,不僅為胡漢兩國帶來數十年的和平,也為自己的人生開創出新局面。她,就是王昭君。
正史對王昭君並沒有太多的記載,但在民間卻有許多傳說,大多抱著同情的態度,把王昭君塑造成悲劇性的人物,因此自古以來悲嘆她的詩詞也特別多。然而,王昭君真的是如此的悲怨嗎?
試想,如果不是擁有驚人的勇氣,怎會自請和親?如果不是擁有過人的毅力,如何能克服長途的顛簸、惡劣的環境到達異域?現在就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這位「自請和親的奇女子:王昭君」。
在漢朝,匈奴一直被鄙視為「蠻夷之邦」,但卻有一位雙十年華的美麗女子,毅然決然的拋開安逸富貴的生活,走入黃沙滾滾的戈壁,成為匈奴人的皇后,不僅為胡漢兩國帶來數十年的和平,也為自己的人生開創出新局面。她,就是王昭君。
正史對王昭君並沒有太多的記載,但在民間卻有許多傳說,大多抱著同情的態度,把王昭君塑造成悲劇性的人物,因此自古以來悲嘆她的詩詞也特別多。然而,王昭君真的是如此的悲怨嗎?
試想,如果不是擁有驚人的勇氣,怎會自請和親?如果不是擁有過人的毅力,如何能克服長途的顛簸、惡劣的環境到達異域?現在就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這位「自請和親的奇女子:王昭君」。 劉玉娟
畢業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在古董公司工作多年,喜歡研究古代器物,也樂於將古代器物的鑑賞方法介紹給朋友們。她曾經多次參與古代器物的展覽工作與鑑賞圖錄的撰寫,透過器物認識到以前在課本裡面所沒有接觸到的歷史,從器物本身體會製作者的用心與使用者的種種關係,讓她對於創造歷史與文化的「人」更有興趣,從此在閱讀歷史的時候,有了新的角度與視野,也拓展了她的寫作方向。此次參與「世紀人物100」系列的寫作,是一個新的嘗試,未來將依此方向繼續努力。 當高速鐵路成為全世界的發展趨勢,噴射客機可以快速的把我們載到另外一個國家,你能想像古代的人們,以徒步、騎乘牛馬或行船的方式到另一個國度,必須經歷多久的顛簸之旅嗎?
當我們坐在餐廳裡大啖異國美食,透過網路體會天涯若比鄰的即時快感,以閱讀、旅行、遊學等方式探索異國文化時,你知道古人如何看待中國以外的國家嗎?用什麼方式與其他國家交流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難想像。
古代的交通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中外資訊也比較封閉。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向來以世界的「中土」自居,對待周邊的國家則以鄙視的態度,稱它們為「蠻夷之邦」。古代的人們如果不是因為犯罪而被流放到邊疆去,或是配合朝廷的政令,到邊疆戍守、開墾,大多不會主動到邊境去,當然更別提國境之外的蠻夷之邦了。
然而,即使一般人對於國境以外的地方,懷著鄙視、恐懼及排斥的心理,還是有少數的人,以高遠的眼光看到蠻夷之邦的價值,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勇氣遠赴國外,為兩個相異的民族搭起溝通的橋梁。
具有如此遠見與勇氣的人物,首先見於漢代,例如遠征西域的張騫,即是赫赫有名的開拓者。而晚於張騫數十年後,還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在她雙十年華的階段裡,毅然決然的拋開安逸富貴的生活,走入黃沙滾滾的戈壁裡,成為匈奴人的皇后,不僅為胡漢兩國帶來數十年的和平,也為自己的人生開創出新的局面。她,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王昭君是西漢時期的人物,大約生於漢宣帝晚期,在漢元帝時期進入後宮,後來嫁給匈奴單于作為妻子。在她嫁到匈奴國之前,漢朝已經與匈奴和親許多次了,所派出去的女子多是諸侯王的女兒,但是她們在史書裡面並沒有留下姓名,反而是平民出身、在後宮裡也沒沒無聞的王昭君被記載在《漢書》與《後漢書》裡,可見王昭君和親匈奴一事,在當時是極受矚目的。
正史裡的王昭君並沒有單獨的傳記,而是散見於《漢書》的〈元帝紀〉和〈匈奴傳〉以及《後漢書》的〈南匈奴傳〉等篇章中。其中《漢書》的成書年代最早,它是東漢時期班固的作品,書中記載了「王昭君何時嫁給單于?」「她的孩子叫什麼名字?」「她的孩子與在漢朝當官的外甥做了哪些事?」等寥寥數語,只把王昭君當做歷史事件的一環而已。到了南宋時期范曄所寫的《後漢書》中,則進一步交代了王昭君是因為在後宮不得志而自願嫁給單于的,她在臨走那天,以超級美女之姿震撼了整個宮廷。
然而,王昭君事件在民間所引起的回響可沒有正史寫得那麼單純,大家抱著同情的態度,憐惜她在漢宮裡無緣面見皇上,才會嫁到冰天雪地的胡地,並認為她是懷著悲怨的心情抑鬱而終的。用這樣的基調所創造出來的野史故事很多,還衍生出毛延壽索賄不成,醜化王昭君的畫像,才導致她出塞的說法;有些野史故事則寫王昭君在異地生活痛苦,最後吞藥自殺,甚至說她不願和親,在途中就投河自盡了。
這些傳說把王昭君塑造成悲劇性的人物,因此悲嘆她的詩詞也特別多。然而王昭君真的是如此悲怨嗎?
如果我們把當時的史實還原一下,可能就會有些不同的看法了。
首先,讓我們想想看,後宮裡面沒沒無聞的小宮女很多,為何只有她毅然決然的放棄等待,抓緊機會離開漢朝的宮廷呢?這個異於常人的決定,是不是已經點出了王昭君的個性具有扭轉劣勢、堅毅不妥協的特質?所以她的自願和親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而面對即將到來的各種挑戰,也應該有了相當的心理準備。
其次,我們看看匈奴國的情形。匈奴從漢宣帝晚期臣服漢朝開始,受到漢朝許多援助,才從動亂之中穩定下來,歷任單于和王后都對漢朝非常感激。雖然王昭君出塞之前,漢匈兩國已經維持了二十年的友好,但是這對於一個遭受過極大動亂的國家來說仍然太短,匈奴人一定希望繼續維護下去,而王昭君此時嫁到匈奴,正好被視為維持和平的希望之所在,對於王昭君的友善與照顧自然是不遺餘力。
除此之外,漢朝後宮的悲劇很多,不但有人終其一生都在空等見皇帝的面,即使一朝得寵,也無法持續終身。像王昭君出塞不久,漢元帝就駕崩了,即使當初她曾受寵,也享受不了幾年。而當時備受漢元帝疼愛的傅昭儀與馮昭儀,前者在死後被王莽抄墳,後者則被前者迫害,飲藥自殺。
而漢元帝的元配王皇后,在元帝時代備受冷落,卻因為長壽的緣故,歷任成帝、哀帝、平帝數代,享盡了皇后、皇太后及太皇太后的尊榮。但是在年老的時候,她眼睜睜的看著漢朝的國璽由自己手裡交出去,讓王莽成功的篡奪了漢朝的天下,對於王皇后來說,這是人生多大的悲哀啊?
如果王昭君能夠活到五、六十歲,看到王皇后、馮昭儀及傅昭儀三人由尊而卑,歷經榮華富貴後的淒涼與無奈,應該會有更深刻的感觸。那時候,她也許會慶幸自己沒有捲入這個無常的漩渦裡,同時也會因自己從小宮女變成匈奴國的王后,三個子女貴為王侯與公主,參與各種國家大事,自己還在史書上留下不朽的名聲而感到驕傲。兩相對照之下,你認為王昭君還會只有悲怨嗎?
現在就讓我們用反向思考的方式,來看一看王昭君的故事,希望她勇於挑戰的精神也能感動你,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有一個借鏡的對象。 1胡漢之爭,故事緣起2寶坪山村,平民女子3掖庭選美,雀屏中選4告別山野,邁向帝城5失真畫像,與帝絕緣6和親之議,昭君請行7匈奴皇后,寧胡閼氏尾 聲 發表人:joy 2008/05/28 14:07 以前一直以為王昭君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不僅被毛延壽畫成醜女,還要嫁到鳥不生蛋的地方,想來就非常悲慘,很多古代的詩詞也都把她寫得很悽慘。但是這本書卻非常不一樣!這本書裡的王昭君不僅是個陽光少女,而且充滿智慧。但是我覺得作者並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她的推理非常有道理喔。看了「作者的話」就會瞭了!
發表人:jo 2008/11/05 15:44 王昭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被形容有落雁之絕色容貌。她那一股情操令我非常敬佩。先是不流於俗,不願意賄賂毛延壽;後來又自請和親,為百姓國家帶來安穩的生活。這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真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