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Catalog > Book
Check-outs :

比你以為的更奇妙! : 造閃電、做環保、玩科學 : 認識我們的環境

  • Hit:157
  • Rating:0
  • Review:0
  • Trackback:0
  • Forward:0



  • Bookmark: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keepsite
  • Introduction
  • About Author
  • Collection(0)
  • Review(0)
  • Rating(0)

科普知識+環境教育+自然實驗給孩子的充實有趣自然課給父母的環境教育指南書
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推薦
大家都認識「環境」這個詞,我們也整天都談著「環境教育」,但動手做難道不是更重要?做到省水節碳、綠化、資源回收,不夠嗎,為什麼還要透過讀書來認識環境?
但「環境」這兩個字,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加奇妙。舉例來說,你知道大氣(混和各種氣體的空氣)是很聰明的嗎?太陽會從不同角度照射地球不同的地方,各地的溫度因此都不一樣。而大氣會看情況做出不同的決定,讓地球下雨、出太陽,或颳颱風,這些天氣現象會平衡各地的氣溫,讓地球不同角落的溫度不要差太多。也多虧了聰明的大氣,生物才能夠在地球生存。
這本書告訴你,環境這個詞,除了用來形容周遭的花、鳥、山林等各種事物之外,也指這些事物之間的互動和彼此依存。花兒需要鳥兒才能生存,同樣地,要是沒了花,鳥兒也活不下去。人類、動物、植物、陽光、空氣、水、土地,地球上的一切都仰賴彼此而生。
翻開這本書,你不僅能發現更多有關環境的趣事,更認識我們周遭的環境,還能動手做實驗!書裡收錄的實驗是作者小時候的發明,簡單、好玩,還能近距離觀察平常不會注意到的自然現象。
讓這本書來告訴你如何用簡單的實驗和活動讓環境教育走進日常、如何自己帶孩子認識環境、如何把抽象的概念,用有趣的方法和生活化的例子教給下一代。
【環境教育四步驟】 Step 1 認識水、陸地、空氣等基本元素,建立環境教育的基本架構颱風、龍捲風、冰雹…大氣到底在搞什麼鬼,為什麼沒有一刻安靜?我們看不見的空氣裡,有什麼東西,跟人類的關係又是什麼?踩在腳下的陸地是由什麼構成的?為什麼每個地方的地表都不一樣?
 Step 2 在家動手做,在實驗中看見平常用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本書讓孩子成為主角,只要用家中現成的東西,不需要另外買實驗器材,小朋友在家也能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實驗和環保妙招,包括簡單六步驟看見恐怖的霧霾;三種材料在家自己製造迷你閃電;只要一顆雞蛋、一個瓶子、一跟火柴,就能認識氣壓。書末附上15個愛護世界的環保秘訣,教導孩子如何運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地球,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小小的行動累積起來,就能促成大大的改變!
 Step 3 了解生命和環境的關係,我們為什麼要關心環境?陽光、空氣、水、土地,都是人類和其他生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條件。舉例來說,要不是有大氣層這條巨大的毛毯,生物都會凍死。這本書還告訴你自來水是從哪裡來的?用過的髒水又跑到哪裡去了?生物死掉以後是怎麼變成養育新生命的養分?看見彼此緊密的關係,是環境教育的重要環節。
 Step 4 體認環境破壞的危機,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以前要走100步才會碰到水的海灘,現在只剩下50步的距離,有什麼關係?海平面上升,許多沿海城市將會沒入水中,以後你可能要游泳回家。每個台灣人每天會製造半個背包的垃圾,萬一垃圾場堆滿了,就要找另一塊地堆放我們不要的牛奶罐、破襪子和壞掉的電視,但是我們真的有這麼多空間嗎?新聞裡常出現的pm2.5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討厭它?
環境教育有方法,讓這本書帶領讀者飛上天空、潛入海底,在地表到處旅行,一起探索海洋、沙漠、鄉村、城市、雨林;認識千奇百怪的動物、植物和各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像是龍捲風和冰雹!);動手實驗,讓自然現象在眼前重現。輕輕鬆鬆培養良好環境觀。
【21世紀地球公民養成全系列】從一開始,就打造好最穩固的環境觀、世界觀、宇宙觀——《比你看到的更神奇!找星星、認星座、學天文:認識我們的宇宙》(2017年2月已出版)《比你以為的更奇妙!造閃電、做環保、玩科學:認識我們的環境》《比你想像的更迷人!看地圖、遊世界、學地理:認識我們的世界》(預定2017年5月出版)
21世紀地球公民守則:‧友善對待身邊的環境‧尊重不同種族及文化‧擁抱宇宙萬物
全系列三本書,知識豐富,好讀易懂,藝術性高。從身邊的環境開始,將視野慢慢拓展至全世界、全宇宙,循序漸進帶領孩子認識我們生長的地方,分別培養孩子的環境觀、世界觀、宇宙觀,形塑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是附帶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不知不覺學會尊重生命,學會以溫柔的心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科普知識+環境教育+自然實驗給孩子的充實有趣自然課給父母的環境教育指南書
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推薦
大家都認識「環境」這個詞,我們也整天都談著「環境教育」,但動手做難道不是更重要?做到省水節碳、綠化、資源回收,不夠嗎,為什麼還要透過讀書來認識環境?
但「環境」這兩個字,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加奇妙。舉例來說,你知道大氣(混和各種氣體的空氣)是很聰明的嗎?太陽會從不同角度照射地球不同的地方,各地的溫度因此都不一樣。而大氣會看情況做出不同的決定,讓地球下雨、出太陽,或颳颱風,這些天氣現象會平衡各地的氣溫,讓地球不同角落的溫度不要差太多。也多虧了聰明的大氣,生物才能夠在地球生存。
這本書告訴你,環境這個詞,除了用來形容周遭的花、鳥、山林等各種事物之外,也指這些事物之間的互動和彼此依存。花兒需要鳥兒才能生存,同樣地,要是沒了花,鳥兒也活不下去。人類、動物、植物、陽光、空氣、水、土地,地球上的一切都仰賴彼此而生。
翻開這本書,你不僅能發現更多有關環境的趣事,更認識我們周遭的環境,還能動手做實驗!書裡收錄的實驗是作者小時候的發明,簡單、好玩,還能近距離觀察平常不會注意到的自然現象。
讓這本書來告訴你如何用簡單的實驗和活動讓環境教育走進日常、如何自己帶孩子認識環境、如何把抽象的概念,用有趣的方法和生活化的例子教給下一代。
【環境教育四步驟】 Step 1 認識水、陸地、空氣等基本元素,建立環境教育的基本架構颱風、龍捲風、冰雹…大氣到底在搞什麼鬼,為什麼沒有一刻安靜?我們看不見的空氣裡,有什麼東西,跟人類的關係又是什麼?踩在腳下的陸地是由什麼構成的?為什麼每個地方的地表都不一樣?
 Step 2 在家動手做,在實驗中看見平常用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本書讓孩子成為主角,只要用家中現成的東西,不需要另外買實驗器材,小朋友在家也能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實驗和環保妙招,包括簡單六步驟看見恐怖的霧霾;三種材料在家自己製造迷你閃電;只要一顆雞蛋、一個瓶子、一跟火柴,就能認識氣壓。書末附上15個愛護世界的環保秘訣,教導孩子如何運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地球,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小小的行動累積起來,就能促成大大的改變!
 Step 3 了解生命和環境的關係,我們為什麼要關心環境?陽光、空氣、水、土地,都是人類和其他生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條件。舉例來說,要不是有大氣層這條巨大的毛毯,生物都會凍死。這本書還告訴你自來水是從哪裡來的?用過的髒水又跑到哪裡去了?生物死掉以後是怎麼變成養育新生命的養分?看見彼此緊密的關係,是環境教育的重要環節。
 Step 4 體認環境破壞的危機,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以前要走100步才會碰到水的海灘,現在只剩下50步的距離,有什麼關係?海平面上升,許多沿海城市將會沒入水中,以後你可能要游泳回家。每個台灣人每天會製造半個背包的垃圾,萬一垃圾場堆滿了,就要找另一塊地堆放我們不要的牛奶罐、破襪子和壞掉的電視,但是我們真的有這麼多空間嗎?新聞裡常出現的pm2.5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討厭它?
環境教育有方法,讓這本書帶領讀者飛上天空、潛入海底,在地表到處旅行,一起探索海洋、沙漠、鄉村、城市、雨林;認識千奇百怪的動物、植物和各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像是龍捲風和冰雹!);動手實驗,讓自然現象在眼前重現。輕輕鬆鬆培養良好環境觀。
【21世紀地球公民養成全系列】從一開始,就打造好最穩固的環境觀、世界觀、宇宙觀——《比你看到的更神奇!找星星、認星座、學天文:認識我們的宇宙》(2017年2月已出版)《比你以為的更奇妙!造閃電、做環保、玩科學:認識我們的環境》《比你想像的更迷人!看地圖、遊世界、學地理:認識我們的世界》(預定2017年5月出版)
21世紀地球公民守則:‧友善對待身邊的環境‧尊重不同種族及文化‧擁抱宇宙萬物
全系列三本書,知識豐富,好讀易懂,藝術性高。從身邊的環境開始,將視野慢慢拓展至全世界、全宇宙,循序漸進帶領孩子認識我們生長的地方,分別培養孩子的環境觀、世界觀、宇宙觀,形塑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是附帶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不知不覺學會尊重生命,學會以溫柔的心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麥可‧德里斯科爾 Michael Driscoll報社記者,為路透社、美聯社撰寫文章。曾任出版社編輯,製作多本童書及成人作品,同時也是本系列A Child’s Introduction to Poetry、《比你看到的更神奇!找星星、認星座、學天文:認識我們的宇宙》作者。
丹尼斯‧德里斯科爾 教授 Professor Dennis Driscoll德州農工大學氣象學榮譽退休教授,研究專長為生物氣象學,一門研究地球大氣對生物圈之影響與互動的學科。現居德州大學城。
繪者簡介梅雷迪思‧漢米爾頓 Meredith Hamilton畢業於布朗大學,擁有美國視覺藝術學院MFA學位。她曾任Newsweek和TIME藝術指導。插畫作品可見於app、雜誌、動畫。譯者簡介 黃書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研究學士、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圖書資訊學碩士。曾任《世界日報》舊金山社新聞編譯,目前為專職譯者。
美妙的世界來說說水我們的土地我們周圍的空氣守護地球節約能源,保護地球,15個愛護世界的小妙招!環境小辭典
【美妙的世界】晴空萬里、微風輕吹、鳥語花香,你是不是曾經在這樣美好的日子走到戶外,對四周的一切感到好奇?
也許你已經聽別人說過,花兒和鳥兒要有彼此才能活下去,但你不知道為什麼。事實上,花兒、鳥兒、風還有地球上的一切都互相依賴。
我是德里斯科爾教授,讓我來帶領你探索我們的環境。「環境」這個詞,是我們用來形容周遭的所有事物,以及這些事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我們要認識海洋,還有住在海中的動物。我們也要探索陸地上的城市、農田、沙漠和雨林。我們要研究周圍的空氣,以及空氣造成的一些妙事(例如龍捲風!)。而且,我們要學的遠遠不只這些。
除了學習環境如何幫助我們,我們還要學習怎麼幫忙保護環境。首先要了解我們周遭正在發生的改變,接著要研究該怎麼做才能讓地球變得更好。
假如「學習」聽起來有點無聊,別擔心!這本書裡有許多好玩的實驗,讓你動手做做看,動手試試看是最棒的一種學習方法。我兒子麥可小時候是個小小科學家,他發明了很多可以在家裡或學校做的實驗,你可以在「動手試試看」中找到這些實驗。他還會在「一起來幫忙」和「拯救地球」中教你各種成為環保人士的方法(環保人士就是幫忙保護環境的人)。
還有一件事:在本書裡,我們會把新的,或比較難的詞用$粗體$標示,你可以在最後面的「環境小辭典」查看意思。
說了這麼多,趕快開始吧!我們還有整個世界要去探索呢!
【來說說水】「水啊水,無所不在……」一位有名的詩人曾經這麼說。他說的沒錯,水看起來或許只有某些地方才有,事實上卻是無所不在,只是我們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水有三種形態:液態(就是我們一般認識的「水」)、氣態(水蒸氣)、固態(冰)。
液態水就是海洋、湖泊和河流中的水,天空落下的雨水也是液態。雲朵裡也有液態水,那是非常小的水珠。我們看到的雲,就是由好幾億萬顆非常小的水滴組成的。
地球周圍有一層空氣叫做大氣,大氣裡的水是水蒸氣,一種我們看不到的氣體。其實構成大氣的各種氣體都是看不見的,否則我們看出去,就只會看到一堆氣體!
冰可以在非常寒冷的地方找到,例如極地的冰帽,或者假如你住的地方夠冷,冬天就會看到變成雪花或冰柱的水。
【蒸發和凝結】水的形態是會變化的,會從固體變成液體或氣體,或是反過來,從液體或氣體變成固體。你可能已經知道,水從液體變成固體的過程叫做「凝固」,把水放入製冰盒中做成冰塊就是凝固。
水從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叫做$蒸發$,從氣體變成液體的過程則叫做$凝結$。
在爐子上燒開水時,水的溫度上升,變成水蒸氣,就是蒸發。
地上的積水在溫暖的午後漸漸消失不見,也是同樣的道理。水的溫度上升,就會變成氣體,積水就會一點一點慢慢消失。
凝結剛好相反。回想一下裝有冷飲的玻璃杯,你有想過杯子外面的水珠是怎麼形成的嗎?冰冰的杯子會讓附近空氣的溫度下降,於是杯子周圍的水蒸氣就會從氣體變成小水珠。
同樣的道理,空氣和空氣裡的水蒸氣一離開地表,溫度就會下降。隨著高度慢慢升高,溫度就越來越低,低到某個程度,水蒸氣就會成為水滴,變成天上的雲。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