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獎Disability105年教育部「適合寶寶看的書」推薦書這本書帶領孩子參與一場「扮演視障者」的體驗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視障者生活的不便,也感受「看不見」時的惶恐與不安,因而懂得以行動幫助弱勢族群,同時也更加感恩惜福。書中附「點字卡」,給孩子更多元的體驗。
延伸活動
親身體驗,印象更深刻!
透過以下活動,您可以對視障者的生活有更深刻的體驗。
遇到視障者時,別忘了給予更多關懷與協助喔!
活動一:美食大挑戰適合對象:國小低年級以上。
所需器材:1.包裝類型不同的食物數種,如:布丁、餅乾、巧克力⋯⋯等,以小包裝為佳。
2.眼罩(若不方便取得,也可用口罩代替)。
3.桌、椅數張,視參與人數或組別數而定。
4.垃圾桶,和桌子數量相同。
活動流程:1.將桌、椅就定位,並在桌邊地上擺放垃圾桶一個。
2.請體驗者坐到桌前,並戴上眼罩。
3.將各種食物零散擺放在桌上。
4.由帶領人指定食物種類,體驗者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找出該項食物,撕開包裝並吃完。
5.食用完畢,將外包裝丟入垃圾桶當中,即算完成。
活動二:搶錢大作戰適合對象:國小中年級以上。
所需器材:1.各種不同的的硬幣數枚。
2.各種不同的紙鈔數張。
3.紙箱一個,只留下兩個圓孔,可讓兩隻手伸進紙箱中。
活動流程:1.在參與者可以看見的情況下,先帶領他們觀察每一種錢的不同之處,包括大小、紋路、材質⋯⋯等,並用觸覺仔細感受其中的不同。
2.把硬幣及紙鈔放進紙箱中,稍加混合。
3.帶領人說出一個數字,由體驗者從紙箱中憑藉觸覺,取出正確的金額來。
備註:如欲增添趣味性,多人參與活動時,可進行計時分組競賽,正確且較快完成的組別獲勝。
活動三:校園走透透適合對象:國小中年級以上。
所需器材:眼罩(若不方便取得,也可用口罩代替)。
活動流程:1.將參與者分為兩兩一組,準備「逛校園」。其中一人先擔任體驗者,另一人則擔任解說員。
2.帶領人宣布注意事項,提醒解說員務必時時保護體驗者的安全,並說明引路時的技巧。如:該向體驗者說明哪些事項、應該站在什麼樣的位置⋯⋯等等。
3.帶領人說出指定路線後,體驗者戴上眼罩,在解說員的引領下走完全程。
4.兩人交換身分,將流程3.再進行一次。
5.活動結束後,帶領人和大家回顧活動過程,並進行問題討論。例如:走到哪個路段時,你感到最害怕?當別人幫你引路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2016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獎Disability105年教育部「適合寶寶看的書」推薦書這本書帶領孩子參與一場「扮演視障者」的體驗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視障者生活的不便,也感受「看不見」時的惶恐與不安,因而懂得以行動幫助弱勢族群,同時也更加感恩惜福。書中附「點字卡」,給孩子更多元的體驗。
延伸活動
親身體驗,印象更深刻!
透過以下活動,您可以對視障者的生活有更深刻的體驗。
遇到視障者時,別忘了給予更多關懷與協助喔!
活動一:美食大挑戰適合對象:國小低年級以上。
所需器材:1.包裝類型不同的食物數種,如:布丁、餅乾、巧克力⋯⋯等,以小包裝為佳。
2.眼罩(若不方便取得,也可用口罩代替)。
3.桌、椅數張,視參與人數或組別數而定。
4.垃圾桶,和桌子數量相同。
活動流程:1.將桌、椅就定位,並在桌邊地上擺放垃圾桶一個。
2.請體驗者坐到桌前,並戴上眼罩。
3.將各種食物零散擺放在桌上。
4.由帶領人指定食物種類,體驗者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找出該項食物,撕開包裝並吃完。
5.食用完畢,將外包裝丟入垃圾桶當中,即算完成。
活動二:搶錢大作戰適合對象:國小中年級以上。
所需器材:1.各種不同的的硬幣數枚。
2.各種不同的紙鈔數張。
3.紙箱一個,只留下兩個圓孔,可讓兩隻手伸進紙箱中。
活動流程:1.在參與者可以看見的情況下,先帶領他們觀察每一種錢的不同之處,包括大小、紋路、材質⋯⋯等,並用觸覺仔細感受其中的不同。
2.把硬幣及紙鈔放進紙箱中,稍加混合。
3.帶領人說出一個數字,由體驗者從紙箱中憑藉觸覺,取出正確的金額來。
備註:如欲增添趣味性,多人參與活動時,可進行計時分組競賽,正確且較快完成的組別獲勝。
活動三:校園走透透適合對象:國小中年級以上。
所需器材:眼罩(若不方便取得,也可用口罩代替)。
活動流程:1.將參與者分為兩兩一組,準備「逛校園」。其中一人先擔任體驗者,另一人則擔任解說員。
2.帶領人宣布注意事項,提醒解說員務必時時保護體驗者的安全,並說明引路時的技巧。如:該向體驗者說明哪些事項、應該站在什麼樣的位置⋯⋯等等。
3.帶領人說出指定路線後,體驗者戴上眼罩,在解說員的引領下走完全程。
4.兩人交換身分,將流程3.再進行一次。
5.活動結束後,帶領人和大家回顧活動過程,並進行問題討論。例如:走到哪個路段時,你感到最害怕?當別人幫你引路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感官的體驗藝術工作者 宋珮
圖畫書擁有一種奇妙的特質,就是書中的文字和圖畫除了述說故事外,還能喚起讀者各種感官和肢體的回應,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以及動作的參與。往往,文字會藉著不同的語氣吸引讀者進入描述的情境,生動的模擬各種聲音與味道,幫助讀者身歷其境,而圖畫則更進一步的運用線條、色彩與形狀強化各種感受與情緒。
《看不見》這本書描述一個「看不見」的男孩,試著從家裡走到公園,他不用視覺,而是用其他感官來接觸他生活的環境,讀者也隨著第一人稱的口述,經歷這段短短的旅程,並且體驗他用觸覺摸索的困難,以及他變得敏銳的聽覺和嗅覺,此外,讀者更感受到他不安的心情,裡面參雜著擔憂、害怕與迷惑。
作者蔡兆倫選擇用黑白的、簡化的圖像來敘述故事,藉著黑白呈現出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而去掉細節的畫面變成平面圖案,彷彿是單色版畫,或者是實物投射出的剪影效果,不過因為形狀清楚,讀者要從圖案裡辨認所代表的實物並不困難。等到男孩打開公寓大門走到戶外,畫面上除了實物,又增添了男孩的想像,例如:他擔心別人用奇怪的眼光看他,畫面中就出現許多大大小小的眼睛。
作者並利用版面構成、字體設計和各種符號,表達出聲音、氣味、風和碰撞的效果,顯示男孩感官接收的訊息及反應。接著作者又運用超現實手法強化男孩內心的不安,例如藉由恐龍,以及彈珠遊戲檯上的洞與迷宮表達恐懼;讓他孤立在太空中暗喻迷惑無助,等到他再也無法承受,我們才發現,原來他是和朋友玩「看不見」的遊戲,其實,書名頁安排的眼罩已經埋下伏筆。
最後,作者設計了一幅從中間打開的大跨頁,讓讀者也同樣感受男孩拿下眼罩的驚喜,眼前是充滿色彩與細節的公園,更有趣的是,公園裡既有真實的人物、遊樂器材,也有各種不可能出現的動物與童話的想像,鼓勵讀者在其中尋找、分辨,讀出作者精心設計的幽默趣味。這一幅彩圖與之前的黑白圖畫形成強烈的對比,強調擁有視覺的美好感受。「看不見」的經驗等同於眼盲,而這是作者顯然想向孩子傳達的訊息,並和前後蝴蝶頁做了連結。如此看來,圖畫書的文字與圖畫之所以要訴諸感官經驗,是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認識世界、體會不同的文化、了解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也以此為創作目標,默默的努力不輟。 作者的話
創作是一件幸福的事。
畫這本書的過程,有如進入一個不熟悉的世界。還好有共同討論的朋友,出版社也像家人一樣為「他」的誕生做好了準備,偶而還有一些意外驚喜出現。
上帝創造萬物,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藝術家也努力創造他們心中的世界,因為過程中的經歷,加上有許多朋友和讀者參與,不論結果如何,這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第35次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