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想念的種子,隨著發芽的,是凝聚整個社區的溫暖情懷。在移民組成的小社區裡,不同種族間的語言隔閡,使得居民們互不相識也不攀談。來自越南的小女孩,在社區的一處荒廢空地上,撒下了六顆利馬豆;住在旁邊公寓大樓內的羅馬尼亞婦女,注意到她天天來澆水的行徑;一位校工受羅馬尼亞婦女之託,照料快死掉的芽後,自己也在空地闢了一塊;接著,更多的人注意到這塊堆滿垃圾的空地,開始注入了新生命。來自瓜地馬拉的家庭、想挽回舊愛的肌肉男、希望靠種菜賺取財富的父女、學習照料生命的年輕孕婦等等,都紛紛為這塊地添入更多活力,菜園成了社區間的共通語言。附錄1. 作家Q&A:了解作家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園藝治療題材靈感發想。2. 跟著想一想:引領讀者思索書中角色和社區種植的連結與參與,挖掘更多社區交流議題的探討。適合小組討論。本書特色※13個角色、13個視角、13個播下種子的緣由。因為撒下了種子而聚集了不同背景的人物們,共同將心思放在同一塊荒廢空地上,一起孕育希望。※美國校園必讀書籍※園藝治療法的最佳體現※附錄:作家Q&A,了解作家創作心路歷程※附錄:跟著想一想。適合小組討論,探索社區功能。
保羅.佛萊希曼 (Paul Fleischman)生於1952 年,父親也是知名童書作家。保羅的父親總是大聲地、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唸出自己的書,他從小在這樣的聲音中長大,加上母親喜愛聽廣播,使他也習慣聽著音樂創作,或甚至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合音樂的元素。19 歲時,他騎著越野腳踏車啟程,而後搭火車獨自一人旅行到新罕布什爾州,住在有兩百年歷史的房屋裡,生活像回到了中古世紀,柴火取暖,沒有電力與電話,啟發他對歷史的好奇,進而成為了他的創作靈感。1989 年,他憑藉《歡樂噪音》(JoyfulNoise: Poems for Two Voices)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牌,其父親也在兩年前(1987)憑藉《伴讀男孩》(The Whipping Boy)乙書獲得相同的獎項。保羅著有多本得獎作品,《神像悄悄話》(Graven Images)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牌、《牛奔河之疫》(Bull Run)獲得史考特歐迪歷史小說獎、《笨小孩》(TheDunderheads)獲得國際筆會美國中心文學獎......等繪者紅膠囊本名郭宏法,一九七一年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熱中多媒體、迷幻搖滾、爵士樂。2002 年《佛陀插電》獲誠品最佳圖文書醞釀五年。出版作品有《紅膠囊的悲傷1號》、《馳放的片刻》、《莫負好春光》等等。李毓昭中興大學畢業,曾於日本遊學多年,回國後從事編輯與翻譯工作近二十餘年,譯作百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