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清楚,我是偉大的藝術家。因為我所經歷的苦難成就了我。」——保羅.高更
「我想要畫到死為止。」——保羅.塞尚
一八六○年代,在法國興起的新畫風──印象派,名稱由來雖出於藝壇主流的反諷,卻意外成為席捲當時的風潮。塞尚、高更生長於這樣的時代,在藝術之路上,自然受印象派影響不小。塞尚、高更都曾參與過印象派畫展,但後來他們逐漸走上有別於印象派的畫風,更強調創作者的主觀情感表現。
而高更與梵谷、塞尚之間的競爭、相惜、模仿、批判可說是剪不斷、理還亂,甚至是引發梵谷「割耳事件」的重要關鍵。而塞尚也曾嚴厲批評高更剽竊了他的風格。不過,最終三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取向,也產生重要的影響:塞尚注重理念、結構,孕育了立體主義。高更、梵谷著重感情,強調色彩的美和藝術表現的象徵意義,影響了野獸派和表現主義。
本書特色
★塞尚、高更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雖然都受到印象派影響,但全都走出自己的路,更強調創作者的主觀情感。
★塞尚被尊為「後現代藝術之父」;高更對後來的象徵派和野獸派影響極深,他作品中讓人看見了世間喜悲。兩人之間有相當程度的瑜亮情節,可說亦敵亦友。
★每一本書只有八十頁篇幅,能使讀者迅速掌握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藝術特色、成就與重要作品賞析,大人小孩都適合。
★國際知名插畫家繪製的插畫,細緻呈現藝術家的精采生活圖像。
媒體好評
《This is 高更》讀來輕鬆,內容豐富,並且非常有趣。整本書中的插畫,也讓這本非小說的紀實類書籍讀起來像故事書般,讓任何人都能容易進入,即使是從未閱讀過藝術類書籍的讀者也不會有門檻。聚焦於高更繪畫生涯中重要作品,並且詳細的分析與討論畫作主題與靈感,對原先可能不太認識高更的人來說,相當具有洞見與啟發。--插畫家協會(Association of illustrators)
喬治‧洛丹(George Roddam)
長期於英、美兩國大學教授藝術史。研究範圍主要為歐洲當代主義,並發表過無數文章探索此一領域。他與妻子、兩個兒子一起住在英格蘭東南區。
喬蕊拉.安德魯斯(Jorella Andrews)
喬蕊拉.安德魯斯是倫敦金匠大學視覺文化系資深講師。她曾修習純藝術,並攻讀藝術理論。她喜歡研究哲學、觀點與藝術實踐的關係。著有《就是愛炫耀!圖像之道》(Showing Off! A Philosophy of Image,Bloomsbury出版, 2014),《This is 林布蘭》;擔任叢書編輯《視覺文化》(Visual Culture As),此系列前三冊由Sternberg Press出版(2013)。
繪者簡介
絲瓦‧哈達西莫維奇(Sława Harasymowicz)
旅居倫敦的波蘭藝術家。曾於倫敦佛洛伊德博物館展出個人作品展,二○一二年出版《狼人》(以佛洛伊德最著名的案例為主題的圖像小說),二○一四年於克拉克夫民俗博物館展出個人作品展。二○○八年獲藝術基金會獎金(Arts Foundation Fellowship),二○○九年獲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 Museum)插畫獎。
派翠克.沃爾(Patrick Vale)
派翠克.沃爾為國際知名插畫家,擅長繪畫城市與建築。他的最新作品為縮時影片《筆下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of Pen)。現居倫敦。
譯者簡介
柯松韻
成大外文系畢。沉迷音樂、閱讀、繪畫,熱愛爬山、攀岩、煮家常菜。譯有《This is 梵谷》、《超譯迷宮》、《This is 塞尚》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