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我的心臟不再跳動,還是沒人能瞭解……」 十三歲正璀璨的青春年華,為什麼選擇中止自己的生命? 少女遺書血淚指控,揭露校園霸凌黑幕
一樁校園暴力結合現代網路社群霸凌造成的悲劇
掀起軒然大波,震驚全法國學生、家長、教育界
引起無數中學生討論,立即改編為電視電影的轟動之作!
「瑪莉詠,我的女兒。2013年2月13日,13歲的你,在房間裡,用一條絲巾上吊自殺了。從此,我們一家四口,被判了無期徒刑。」
發生在瑪莉詠身上真實且殘忍的悲劇,是所有家長心中最深沉的恐懼
13歲的國二女學生,瑪莉詠是校園暴力與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在2013年2月13日,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一封寫給加害者的信。這些惡意、羞辱和侮辱絕大部分源於快速便捷的社群網路。乖巧貼心的瑪莉詠選擇隱瞞家人,獨自承受。最終,無處可逃的她以最激進的方法讓自己永遠不再受苦:將自己垂掛在一條絲巾上。
瑪莉詠的遺書中寫下:「就算我的心臟不再跳動,我的人生已經很糟糕但沒人明白……」
痛失愛女的母親,諾拉為了尋求女兒自殺的真相展開調查,試著了解發生在女兒生活中,極端痛苦的事件經過,也深入刻畫現代校園內霸凌藉由網路社群媒體,匯聚成更龐大而且無孔不入、無處可逃的惡意:在網路上,瑪莉詠獨自一人面對多達3000封的手機簡訊騷擾、私人臉書洗版的謾罵留言;在校園須承受著非自願觸摸身體的羞辱、朋友持續排擠的精神暴力,甚至是被圓規刺進大腿的肢體傷害。就在自殺前一日,導致瑪莉詠選擇放棄生命的理由是,她收到了來自同學的死亡威脅……但這些霸凌行為並未隨著瑪莉詠的死亡平息,即使她死後仍被許多荒謬的謠言污衊,不得安寧。
母親挺身追查真相,對抗息事寧人的學校、僵化怠惰的政府機構
誓言守護更多孩子,「零容忍」所有霸凌
諾拉直到悲劇發生後,才驚覺到自己竟然對孩子的生活一無所知。
過去放心地將心肝寶貝交給學校,忽略了瑪莉詠許多異常的行為,其實是她無聲的呼救,期盼這個世界有人能夠拯救她逃離現狀。
在追求真相、正義的過程當中,諾拉除了必須面對其他家長的冷漠忽視與抱怨,還必須努力從試圖息事寧人,將所有問題全推給家長的校方尋找線索;同時也突顯出政府教育機構的僵化與惰性。
隨著諾拉追尋真相的過程,喚起了更多家長以及有同樣遭遇校園霸凌的青少年,集結分享自己的經驗,迫使政府單位正視校園霸凌現象,一同推動改變。
這本書,不只是為了紀念瑪莉詠,更是一場和校園暴力、網路霸凌的長久抗爭。
為了讓校園霸凌現象能夠嚴肅看待。為了保護更多的孩子不被任何形式的霸凌推向死亡,防止更多瑪莉詠的悲劇產生,作者諾拉誓言:
「我不要再有哪個父母體驗我所體驗到的那一切。」
「從此,這就是我的戰鬥。」
瑪莉詠自殺前的異狀徵兆
別輕忽這些無聲的求救信號
隱藏成績單,成績大幅下滑
不願意讓家長和學校聯繫
手機收到陌生簡訊
說學校、朋友一切都很好
時常身體不舒服,不想上學
無故遲到頻率增加
身上有不明傷口
小心!你的小孩也可能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名人推薦
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專文導讀
【感動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立法委員 王婉諭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哈捏口推特翻譯
作家 黃大米
外方媒體盛讚
「『我的女兒結束了她的生命,我們必須拯救他人。』悲劇發生兩年後,諾拉.弗雷斯開戰了」——《巴黎競賽》畫報
「一位母親的心被痛苦破碎後仍決心為這場瘟疫戰鬥。」——《巴黎人報》
「諾拉.弗雷斯在書中向她的女兒說話,解剖了壓碎女兒暴力源頭的所有步驟和機制。」——《VSD》雜誌
「諾拉出版了《瑪莉詠的遺書》,以證明她女兒忍受的苦難」——《亞爾薩斯》新聞
作者簡介
諾拉.弗雷斯(Nora Fraisse)
瑪莉詠的母親。在瑪莉詠在學校遭受同學透過網路社群霸凌自殺後,諾拉於2017年創立了「瑪莉詠基金會」,致力防止其他校園霸凌案件發生。
譯者簡介
黃琪雯
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法文筆譯組畢業。譯有《二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亞瑟與禁忌之城》、《杏仁》、《爸爸,我們去哪裡?》、《我十歲,離婚》、《爸爸沒殺人》、《對不起,她不在了》、《雨傘默默》、《我答應》、《溫柔之歌》等書,以及法語電視影片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