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地震求生記

  • 點閱:20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地震求生記》    地球雖然是沒有生命的無生物,但還是會像生物一樣不斷活動。地震、火山爆發等地殼活動,或大氣和海洋的循環等,這些活動可以說是證明地球有生命力的證據。如果地球像無生物一樣不會進行動態活動的話,任何生命體都將無法在這裡生存。   兩億年前的地球與目前的地球完全不同。當時,地球的形狀是被稱為原始超大陸(目前的大陸在分裂、移動之前的單一大陸)的巨大陸地。後來這塊原始超大陸不斷分裂、移動之後,變成現在的歐亞大陸(亞洲、歐洲)、非洲、澳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極等六個大陸。1912年,德國地質學者韋格納第一次提出有關這種大陸移動的學說,也就是「大陸移動」。後來,這項學說甚至成為能夠解釋地震發生原因的「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地球的地殼是由十多個板塊所形成,而且這些板塊浮動在被稱為「軟流圈」的地幔上部。這些板塊通常在一年當中會移動幾公分,移動時各板塊之間會出現碰撞、上升或下沉等現象。結果就是在板塊邊界上會發生規模大小不同的地震。   地震所造成的破壞程度,比其他任何地球自然災害都要來得大。以日本的情況為例,由於日本正好處於常常發生地震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相當容易受到地震的威脅。但經歷過1995年神戶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已更強化地震措施,因此近年所發生的新潟大地震並未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   本書裡的主角毛毛和他的爸爸、小美,三個人一起到日本享受溫泉之旅,卻遇到意想不到的強震。小朋友,讓我們一起為毛毛加油打氣,希望他們能平安度過地震災害!

HONG ZAI CHE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