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理孩子的天性與本質:體認孩子「搗蛋」的行為代表了好奇心的引爆,也是培養創造力的必經過程2. 給孩子創造與探索的空間:看似令父母困擾的事,其實都是孩子寶貴的學習經驗,放手讓孩子探索吧!3. 大人好淡定、小孩懂自律的「新教養主義」:透過大人智慧的引導,帶孩子懂得負起責任,「自己弄亂自己收」4. 日本旅遊聖經【深夜特急】系列之人氣作家澤木耕太郎的第一本繪本創作。我家有個小搗蛋——我好動,因為我好奇!圖畫書大師 賴馬 誠摯推薦精力旺盛的小搗蛋總是停不下來,一會兒把衛生紙拉得亂七八糟,一會兒把玩具破壞得四分五裂,下一刻又讓全身黏滿義大利麵,天啊,連小貓咪都嚇壞了!可是媽媽卻一點兒也不生氣,盡情發揮吧,孩子,做完了,請‧記‧得‧收‧拾。看小搗蛋如何演繹「探索」與「收拾」的藝術,看淡定媽如何完成「新教養主義」。和孩子們一起看完這個故事,彼此有個共同的感想:「好像我們家啊!」 淡定的媽媽,不急著阻止看似搗蛋的行為,因為對孩子來說,「想做壞事」不見得是惡意的使壞;而「幫忙」,可能是更好玩的遊戲。弄亂了嗎?收好就好囉!——圖畫書大師 賴馬 誠摯推薦閱讀《我想做壞事!》這本書,讓人一邊微笑一邊翻著每一頁,愛搗蛋的小孩不受限制的搞破壞,而且還不斷的變本加厲說「我想做更多壞事!」。好的繪本,首先必須讓小孩看了會開心,無論是不是有符合母親的喜好,我都想偷偷的買來送給我的孫子呢。——《朝日新聞》書評(1)這本書裡的「做壞事」,並非區分善惡的壞事。我覺得會想盡情的玩樂就是小孩本質。而大人就是在照料這些事吧。有「做壞事」經驗的孩子會有多采多姿的成長。不要把這些事貼上做壞事的標籤,只要看顧著他們就好吧~喜歡豪邁奔放的插畫,這本書非常適合我。對於不想失去赤子之心的我來說,這本書真是令人感到開心。——ち~坊さん 老師(2)有人說這本書像極了《大衛,不可以》,但我認為這本書更好看。淡定的媽媽仿佛知道孩子要做的壞事是什麼,卻一直保持著「你試試看吧」的態度,「欣賞」這個小孩的每一個創舉。而故事結尾則更好的解釋了,媽媽為何如此淡定面對孩子的「我想做壞事」。因為,媽媽會讓做壞事的小傢伙,體驗生活中的因果關係。即使小男孩仍想繼續做壞事,但孩子對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應該很清楚了吧。(3)家裡有個熊孩子,買這本書最合適不過了。兒子看了書,說那個男孩子跟自己一樣啊,我接著引導說:你看看那個男孩做壞事後,是不是自己把屋子收拾乾淨了,而且覺得很有意思哦!兒子說我也會啊,於是去整理自己的玩具,歸類……看來做壞事找到了共鳴,收玩具也找到了榜樣,嗯,不錯的繪本!¬¬¬¬¬¬¬¬¬¬¬¬——貓貓蟲ch (4)書中每一個跨頁,都有一隻小貓注視著做壞事的孩子,我讀給小班孩子聽時,孩子們從「尋找小貓在哪裡」中發現了很多樂趣。¬¬¬¬¬¬¬¬¬¬¬¬——幼兒園老師(5)正因為是小孩,所以才搗蛋啊!因為這本繪本裡面的小男孩跟我兒子太像了(笑),跟小孩一起讀的時候大家都笑了出來。對孩子來說,「搗蛋」或許無從解釋的根植在他們本質裡。至於他們會去收拾善後,那一定是孩子想要大人褒獎的一種待人處世手段吧。孩子可是活在異次元的呢!(孩子是你無法掌握的外星人 XD)¬¬¬¬¬¬¬¬¬¬¬¬——Kindleユーザー(6)推薦給家中第一個小孩是男生的媽媽。這本書無非就是那些媽媽們精神上的戰友。「我想做壞事!」接著就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故事裡主角的小男孩,破壞完一件事後,他的身體一定讓他覺得:這個比剛剛的更好玩!每當為了育兒的辛勞感到傷腦筋時,因為這本書得到鼓勵的記憶便會使我清醒。¬¬¬¬¬¬¬¬¬¬¬¬——たか(7)對這個孩子來說,做壞事其實是想突破那些被禁止做的事情。但是孩子最終的目的並非要造成破壞。大人如果感到傷腦筋就會愈想定規則。這種時候試著破壞一次規矩看看,或許孩子也就覺得搗蛋不是那麼有趣了。可以留意這本書中,家長並沒有誇獎孩子做的事情,而孩子是不是仍舊不斷的搗蛋下去呢?¬¬¬¬¬¬¬¬¬¬¬¬——いもむしごんたろう(8)一開始就看到小男孩大喊:「我想做壞事!」一定會覺得:唉呀,怎麼回事呢?但這本書是適合幼兒閱讀的,所以不用擔心。雖然這麼想有點沉重,但以繪本來說,還是覺得是否要考量它的教育性,幸好最後的結局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裡,壞事的尺度變成孩子的精力旺盛度。感受得到孩子想要對抗被貼上標籤的所謂「不乖的事情」。自由奔放的拼貼風插畫也讓人有新鮮感。¬¬¬¬¬¬¬¬¬¬¬¬——mintjam(9)一本很棒的繪本!因為書名不像是繪本,而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這本書表現孩子在成長發育期很直接的做出他的訴求,這樣的內容我覺得可以當成適齡的父母及小孩一起共讀的繪本。¬¬¬¬¬¬¬¬¬¬¬¬——まにに
1. 同理孩子的天性與本質:體認孩子「搗蛋」的行為代表了好奇心的引爆,也是培養創造力的必經過程2. 給孩子創造與探索的空間:看似令父母困擾的事,其實都是孩子寶貴的學習經驗,放手讓孩子探索吧!3. 大人好淡定、小孩懂自律的「新教養主義」:透過大人智慧的引導,帶孩子懂得負起責任,「自己弄亂自己收」4. 日本旅遊聖經【深夜特急】系列之人氣作家澤木耕太郎的第一本繪本創作。我家有個小搗蛋——我好動,因為我好奇!圖畫書大師 賴馬 誠摯推薦精力旺盛的小搗蛋總是停不下來,一會兒把衛生紙拉得亂七八糟,一會兒把玩具破壞得四分五裂,下一刻又讓全身黏滿義大利麵,天啊,連小貓咪都嚇壞了!可是媽媽卻一點兒也不生氣,盡情發揮吧,孩子,做完了,請‧記‧得‧收‧拾。看小搗蛋如何演繹「探索」與「收拾」的藝術,看淡定媽如何完成「新教養主義」。和孩子們一起看完這個故事,彼此有個共同的感想:「好像我們家啊!」 淡定的媽媽,不急著阻止看似搗蛋的行為,因為對孩子來說,「想做壞事」不見得是惡意的使壞;而「幫忙」,可能是更好玩的遊戲。弄亂了嗎?收好就好囉!——圖畫書大師 賴馬 誠摯推薦閱讀《我想做壞事!》這本書,讓人一邊微笑一邊翻著每一頁,愛搗蛋的小孩不受限制的搞破壞,而且還不斷的變本加厲說「我想做更多壞事!」。好的繪本,首先必須讓小孩看了會開心,無論是不是有符合母親的喜好,我都想偷偷的買來送給我的孫子呢。——《朝日新聞》書評(1)這本書裡的「做壞事」,並非區分善惡的壞事。我覺得會想盡情的玩樂就是小孩本質。而大人就是在照料這些事吧。有「做壞事」經驗的孩子會有多采多姿的成長。不要把這些事貼上做壞事的標籤,只要看顧著他們就好吧~喜歡豪邁奔放的插畫,這本書非常適合我。對於不想失去赤子之心的我來說,這本書真是令人感到開心。——ち~坊さん 老師(2)有人說這本書像極了《大衛,不可以》,但我認為這本書更好看。淡定的媽媽仿佛知道孩子要做的壞事是什麼,卻一直保持著「你試試看吧」的態度,「欣賞」這個小孩的每一個創舉。而故事結尾則更好的解釋了,媽媽為何如此淡定面對孩子的「我想做壞事」。因為,媽媽會讓做壞事的小傢伙,體驗生活中的因果關係。即使小男孩仍想繼續做壞事,但孩子對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應該很清楚了吧。(3)家裡有個熊孩子,買這本書最合適不過了。兒子看了書,說那個男孩子跟自己一樣啊,我接著引導說:你看看那個男孩做壞事後,是不是自己把屋子收拾乾淨了,而且覺得很有意思哦!兒子說我也會啊,於是去整理自己的玩具,歸類……看來做壞事找到了共鳴,收玩具也找到了榜樣,嗯,不錯的繪本!¬¬¬¬¬¬¬¬¬¬¬¬——貓貓蟲ch (4)書中每一個跨頁,都有一隻小貓注視著做壞事的孩子,我讀給小班孩子聽時,孩子們從「尋找小貓在哪裡」中發現了很多樂趣。¬¬¬¬¬¬¬¬¬¬¬¬——幼兒園老師(5)正因為是小孩,所以才搗蛋啊!因為這本繪本裡面的小男孩跟我兒子太像了(笑),跟小孩一起讀的時候大家都笑了出來。對孩子來說,「搗蛋」或許無從解釋的根植在他們本質裡。至於他們會去收拾善後,那一定是孩子想要大人褒獎的一種待人處世手段吧。孩子可是活在異次元的呢!(孩子是你無法掌握的外星人 XD)¬¬¬¬¬¬¬¬¬¬¬¬——Kindleユーザー(6)推薦給家中第一個小孩是男生的媽媽。這本書無非就是那些媽媽們精神上的戰友。「我想做壞事!」接著就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故事裡主角的小男孩,破壞完一件事後,他的身體一定讓他覺得:這個比剛剛的更好玩!每當為了育兒的辛勞感到傷腦筋時,因為這本書得到鼓勵的記憶便會使我清醒。¬¬¬¬¬¬¬¬¬¬¬¬——たか(7)對這個孩子來說,做壞事其實是想突破那些被禁止做的事情。但是孩子最終的目的並非要造成破壞。大人如果感到傷腦筋就會愈想定規則。這種時候試著破壞一次規矩看看,或許孩子也就覺得搗蛋不是那麼有趣了。可以留意這本書中,家長並沒有誇獎孩子做的事情,而孩子是不是仍舊不斷的搗蛋下去呢?¬¬¬¬¬¬¬¬¬¬¬¬——いもむしごんたろう(8)一開始就看到小男孩大喊:「我想做壞事!」一定會覺得:唉呀,怎麼回事呢?但這本書是適合幼兒閱讀的,所以不用擔心。雖然這麼想有點沉重,但以繪本來說,還是覺得是否要考量它的教育性,幸好最後的結局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裡,壞事的尺度變成孩子的精力旺盛度。感受得到孩子想要對抗被貼上標籤的所謂「不乖的事情」。自由奔放的拼貼風插畫也讓人有新鮮感。¬¬¬¬¬¬¬¬¬¬¬¬——mintjam(9)一本很棒的繪本!因為書名不像是繪本,而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這本書表現孩子在成長發育期很直接的做出他的訴求,這樣的內容我覺得可以當成適齡的父母及小孩一起共讀的繪本。¬¬¬¬¬¬¬¬¬¬¬¬——まにに
1947年生於東京。橫濱國立大學畢業。1979年以《恐怖主義的決算》獲得大宅壯一非小說獎、1982年以《剎那之夏》獲得新田次郎文學獎、1985年《波本街》得到第一屆講談社散文獎、1993年以《深夜特急 第三班車:飛光啊!飛光啊!》得到第2屆JTB紀行文學獎、2003年因過去的作家活動獲得菊池寬獎、2006年作品《凍:挑戰人生的生命紀錄》獲得講談社紀實文學獎。最近著有:短篇小說《你所在的地方》、散文集《撲克臉》、兒童讀物《月之少年》等。澤木耕太郎在東京的電臺節目「輕鬆時刻」中談到繪本時,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在鄰居家裡搗蛋,惹得鄰居家阿姨生氣的故事,當時,阿姨並沒有去跟澤木先生的媽媽告狀,也沒有到處去抱怨,那位阿姨接受了他搗蛋的事實,認為孩子都是這樣的吧,事情也就結束了。回想起這段往事,澤木先生覺得自己因為大人的雅量而得救,因此更加的成長了。《我想做壞事!》這本書就是反映出他的這段回憶,並表現在小男孩與媽媽的關係上了。
淡定媽與小搗蛋的雲霄飛車文/黄惠綺(日文繪本講師) 如果小孩跟媽媽告白:「我想做壞事!」,媽媽一定回答說:「不行!」吧。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與很有渲染力的封面,先是讓人懷疑:這不是繪本嗎?沒問題吧? 翻看內容則是一頁比一頁讓人精神振奮,搖著頭笑到尾。 小男孩想要做的壞事是什麼樣的事呢?原來就是抽衛生紙、吃飯時玩食物、破壞玩具、洗完澡光溜溜的在家裡飛奔或是到處塗鴉等等。一個做完後接著還不斷的晉級做更多更搗蛋的事。像是要搞到天翻地覆才罷休。但這位小男孩的媽媽,非常淡定的沒有生氣,只是重複的問他:好玩嗎? 當然很好玩吧! 小孩在成長中的各個階段,身體逐漸長大,精力愈來愈充沛,加上壓抑不了的好奇心,所以想要到處探索與冒險。調皮搗蛋在大人眼裡是負面行為,但小孩只是在玩,或是想吸引大人注意而已。 為什麼書裡的小男孩覺得做那些事情是在使壞呢? 是不是我們大人先貼禁止標籤在孩子眼裡覺得有趣的事情上,所以孩子有時候想要挑戰與突破呢?孩子是自我主張性高的個體,愛玩也是天性,輕鬆一點的態度面對他們的搗蛋,給他們機會在和順的氣氛下,玩到盡興後自己會想回去另一個世界。 看到後面小男生自己收拾善後,把東西都恢復原狀,原以為這位媽媽用心良苦的放任式管教,終於得到回報,結果最後一頁讓讀者的心從安心落地又被拉起來:又要重頭來一次嗎?!封底頁小男生跟貓咪似乎在倒數著要開始惡作劇的眼神,讓人不禁莞爾。 知名非小說類文學作家澤木耕太郎的第一本幼兒繪本,搭配動畫插畫家三角芳子奔放的拼貼式畫風,是一本節奏感十足,獻給辛苦育兒家長們的溫馨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