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詩的狂野和憤怒曾是烽火,燃燒過,在八○年代觸及不少同世代的友人和年輕學子的心靈。隨著時代變遷,它們也逐漸冷卻。如今遙遠如星,遠離近鄰,也遠離我。有時緬懷,幾乎僅剩一點點餘溫,僅供自己烘手,沒幾行幾句值得取暖了。
但這樣的詩之單純、直樸和勇氣,畢竟是烙印了,那是一輩子的銘記,繼續讓自己對土地的關懷持續不變,迄今仍在踏查旅行,仍然有著二十五歲那樣的熱情。——劉克襄
在當代新詩已逐步走向隱約晦澀、著重內心世界的挖掘之際,劉克襄這本詩集的整理出版(集結了八○年代上半旬三本小詩集《松鼠班曹》、《漂鳥的故鄉》、《在測天島》當中的詩),將讓我們重新體認詩的價值精髓,以及詩人對國家、對社會最理直氣壯的關懷與期待。本書特色
1. 作家劉克襄20幾歲時創作的詩,單純、質樸,充滿勇氣,可以窺見他年青時期對土地的關懷與熱情,了解他至今仍在旅行踏查的源頭。2. 呈顯八○年代台灣社會在體制壓縮下,種種的喧囂與紛擾,記錄台灣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的陣痛與軌跡。八○年代的革命青年劉克襄,以詩革命,在當年對大環境發出最直接、最澄澈的吶喊。
這些詩的狂野和憤怒曾是烽火,燃燒過,在八○年代觸及不少同世代的友人和年輕學子的心靈。隨著時代變遷,它們也逐漸冷卻。如今遙遠如星,遠離近鄰,也遠離我。有時緬懷,幾乎僅剩一點點餘溫,僅供自己烘手,沒幾行幾句值得取暖了。
但這樣的詩之單純、直樸和勇氣,畢竟是烙印了,那是一輩子的銘記,繼續讓自己對土地的關懷持續不變,迄今仍在踏查旅行,仍然有著二十五歲那樣的熱情。——劉克襄
在當代新詩已逐步走向隱約晦澀、著重內心世界的挖掘之際,劉克襄這本詩集的整理出版(集結了八○年代上半旬三本小詩集《松鼠班曹》、《漂鳥的故鄉》、《在測天島》當中的詩),將讓我們重新體認詩的價值精髓,以及詩人對國家、對社會最理直氣壯的關懷與期待。本書特色
1. 作家劉克襄20幾歲時創作的詩,單純、質樸,充滿勇氣,可以窺見他年青時期對土地的關懷與熱情,了解他至今仍在旅行踏查的源頭。2. 呈顯八○年代台灣社會在體制壓縮下,種種的喧囂與紛擾,記錄台灣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的陣痛與軌跡。八○年代的革命青年劉克襄,以詩革命,在當年對大環境發出最直接、最澄澈的吶喊。 劉克襄
年輕時,不斷想從詩裡找到慰藉,卻又帶著詩,走訪台灣各地。八○年代時,他如是描述環保、政治和社會狀態,試圖見證整個時代的脈動。這些解嚴前夕之詩,是革命的吶喊,青春的烈燒,曾野火般燎原,影響過諸多同輩知識份子和大學生。
時代過了,年歲長了,這樣以詩為天命的信念,並未自他身上退卻,反而硬化為其背脊上之大椎,繼續山川地理之漫遊,清楚地和現有的學院詩風保持距離。
二十一歲出版詩集《河下游》迄今,共有《小鼯鼠的看法》、《最美麗的時候》、《巡山》等七本,另有散文、小說和自然報導等文學創作三十餘部。 重新整理解嚴前的詩作,彷彿檢視生命中最為愚騃、嗔癡的那段時日,必須鼓起很大的勇氣。它們是我無法切割的一部份,但可以不再碰觸,像良性腫瘤般死寂於偏遠一角。若刻意再去搔捫,我總疑神,這些已然生澀、陌生的詩作,恐會驚恐地竄出。慌亂地拍翅,如蝗如蜂如蛾如蝶地逐一拍翅翻飛,盤昇,飄浮。浮出一座過去的森林形體。一座不可能回去,正在萌發的雜木林,荒莽、撩亂。努力茁壯,但秩序還未形成。完成這些詩作,大部份時間都跟鳥類畫家何華仁生活一塊,我們合租了間小公寓,位於永和福和橋邊,陰森幽黯的狹小巷弄裡面。除了晚間到報社上班,白天我經常騎著野狼125載著他外出,由賞鳥開始自然環境探索。何華仁偶而帶鳥類屍體回家繪畫,我則嘗試生態環境的書寫。關渡、沙崙、挖子尾、和平島、野柳岬角、蘭陽溪河口、客雅溪河口……,我們去的地方,很少人前往,甚至不曾聽聞。但那兒有很多事情正在發生,連結著整個家園。這些事不僅止於親眼目睹鳥類消失、環境破壞,還有城鄉失衡、農村凋零、族群衝突等等,一幅幅擾嚷不安的畫面,在我的旅次裡浮現。社會大環境正在劇烈地崩解,而威權體制猶在,台灣的前途何去何從讓人焦慮。至少是讓我這樣一個年輕的文藝青年惶惶不安,從而有很多關切想要付諸行動。我想若當時生長在拉丁美洲,大概會去參加游擊隊了。但在台灣,你不可能手握AK47。觀鳥之外,我選擇以詩抒發,以詩革命。這些詩的狂野和憤怒曾是烽火,燃燒過,在八○年代觸及不少同世代的友人和年輕學子的心靈。隨著時代變遷,它們也逐漸冷卻。如今遙遠如星,遠離近鄰,也遠離我。有時緬懷,幾乎僅剩一點點餘溫,僅供自己烘手,沒幾行幾句值得取暖了。但這樣的詩之單純、質樸和勇氣,畢竟是烙印了,那是一輩子的銘記,繼續讓自己對土地的關懷持續不變,迄今仍在踏查旅行,仍然有著二十五歲那樣的熱情。詩集名「革命青年──解嚴前的野狼之旅」,乃八○年代上半旬三本小詩集《松鼠班比曹》(1983)、《漂鳥的故鄉》(1984)、《在測天島》(1986)的重新整編。三本詩集的創作年代緊密銜續,書寫性質和關懷議題亦接近。我重新挑選,除了四五首,有二三字句增補酌刪,幾未曾修訂。保持其原樣,方能讓讀者更清楚感受我年輕時的信念。從幾首詩欲了解時代的背景,約莫只能側敲其質,但貼近了,或許能從大環境的喧囂紛擾中,聽到某一澄澈的吶喊。在整理手稿時,很意外地,翻得一首即將退伍前的生澀詩作「小屋」,我特別放進輯一裡,做為點題之用。當代新詩多隱約晦澀,著重於內心世界的挖掘,敘述策略常有更臻藝術的凝練情境和表達手法。這麼貼近現實社會,直挺敘理的鏗鏘,好像很少了。如今朗讀,不免臉紅。只是面對如此理直氣壯的憤怒,回想此一激越情境,我愈有青春無罪的寬恕和容許,也了然詩之精髓便當在此。那裡宣示著詩是一種行動,一種單純,也可以接近非詩的國度。在這一俗世之界,詩努力謙卑,嘗試跟尋常讀者握手。這一部份詩或許也該保有的美好質地,近來消逝許多,貧瘠如荒涼之曠野,愈來愈廣袤。而我,我是多麼想再騎上野狼,回到那裡,回到曾經去過的地方。於是,決定再以老詩,燃燒青春一回,讓舊時的靈魂重新著火。 序 2輯一 松鼠班比曹小屋 14山音 15憂鬱 16重覆 17淡水河上 18陌生人 19旅次 20卜居 22困境 23記憶在穀倉 24912號戰艦 26定點流浪的旅行者—— 答江英杰醫師 27 等待 28家事 30路過大安溪以北 32遺腹子 34愛 35夢 36童年 37圖畫—— 小魚大魚 38
輯二 漂鳥的故鄉革命青年 42狗尾草 44漂泊 47他 48結束 50福爾摩沙 53無花果 54咳嗽 55我是湖南人—— 致L 56希望 58知識份子 59七○年代 60八○年代 62大武山,我的媽媽 64詩人的家鄉 68大肚溪口 72未來 75廟 76政治犯 78觀鳥小記 81只有風 82抉擇 84預備軍官 87陌生的故事 90旅次道中 –1– 92旅次道中 –2– 94漂鳥的故鄉 96
輯三 在測天島我們 100原點之旅 101小旅館902房 102神話子民 104一個陌生的小站 105狂舞 106女工之死 108刺蝟 110若蘭姊妹的弟弟 112女奴 113我已不適宜戀愛 114小女人 116階級關係 118沉船 121一百人中的九十九人 122八尺門環境 124帶刀少年 126山 128奔海 130野草茫茫的家鄉 132男人的鄉愁 133偶拾四首 134理想園 136在測天島 138議員先生 140海上兄弟 143海軍少尉 144水兵生涯 146黑色年代 148 小屋我的小屋倚在草原邊平時有隻雞在玉米田另外炊煙向天空說話除了無聲,還有鳥聲
柵欄未延伸到公路,鐵路更遠連麻雀也懶得去我有時出來坐坐藤椅除了信差,整個月沒有人跡──1981•4•30(二十四歲時未發表舊作,寫於退伍前三星期) 山音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從長遠的路跋涉回來抽煙的回想這塵世然后,憂愁的睡眠
自從大病遷居到山裏世間種種也記得不多了昨夜打鎮子取藥經過我便聽到山的聲音──1981•11 憂鬱等暴風雨走後森林街鎮都努力的恢復為往昔將來,事物恆常憂鬱是暫時的快樂一直很長很長人們所以容易忘記憂鬱我經常在這樣下困難整裝盼望提早出發的早晨青山大海留我路程遙遠──1982•10
重覆隨浪波捲著三里海邊的路回屋閉門關門,不食不語藉著這樣來疲倦,摒除憂思我想睡眠
明日,也許要從更遠的路趕回做為天地的熟客我是懶者。一如海鳥只用羽翼支撐著深藍深藍的世間──1982•9 遺腹子一八九○年,……一九一五年,遺腹子陳念中喜歡講中文,戰死於噍吧年
一九五一年,遺腹子陳立台喜歡講閩南語,自戕於一個小島
一九八○年,遺腹子陳合一喜歡講英文,病歿於異地
二○一○年,遺腹子……──1982•10
福爾摩沙第一個發現的人不知道將它繪在航海圖的那個位置它是徘徊北回歸線的島嶼擁有最困惑的歷史與最衰弱的人民──1984•6•17